食用有“哈喇味”的油易引发多种疾病
据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《健康早知道》报道,戴主任介绍称,“哈喇味”是一股又苦又麻、刺鼻难闻的味道,是油脂在氧气、日光、水分、温度的作用下,发生氧化、酸败产生的异味。因此,含油高的食物若储存时间过长,很容易变哈喇。像花生、松子,油炸食品,还有食用油这些含油特别高的食物,如果存放的时间长了会生成一些对我们身体有害的物质,变的“哈喇”味儿,这种油品质已经下降,不能食用。
戴主任告诉记者,吃有哈喇味的食物,会摄入大量油脂变质产生的氧化自由基,以致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。据日本媒体报道,一家快餐店曾出现过集体中毒事件,原因就是人们吃了有哈喇味的油炸食物。吃了有哈喇味的食品,可能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。长期食用还可能诱发消化道溃疡、脂肪肝等病。
不少会过日子的老百姓觉得把“哈喇”的食物再加工一下,蒸一蒸,煮一煮,或者是再过过油,还能继续食用。对此,戴主任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“不论直接吃还是烹调再加工后吃,都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损害食用者的健康。所以食物一旦出现哈喇味坚决不能再吃了。”
三种方式筛查食用油是否安全
去超市买油的时候,大家都是尽量买大桶装的。但是,如果开封后,没有尽快吃完,就会容易氧化酸败,产生对人有害的物质,如何自己在家筛查食用油是否安全?专家来替你解答。
1、用手指捻拭,闻一下是否有不新鲜的味道,乃至明显的哈喇味。如果有就不要食用了。
2、观察颜色:同一桶食用油食用一段时间发现颜色变深,或者有轻微的絮状物就不要食用了。新鲜的和久置的,颜色是不一样的,新鲜的颜色比较淡一些,而久置的颜色会变深。
3、打开食用油桶的盖子直接闻气味,有哈喇味,倒出油脂闻,如果也有哈喇味那就已经发生氧化酸败,不可食用。
居家用油避免三个误区
1、油炸过食物之后,油没有用完,再把油倒入到油壶中,下次再用。
这是错的。专家指出:用过一遍的油不能再用,尤其是炸鱼,炸过一遍的油颜色会变深变浑浊,油中掺入的杂质会加速油的氧化,使其变质。
2、很多人将炸过食品的油留置,下次再使用。
炸过食品的油不可反复煎炸。已经用过一次的油,最好不要再进行高温加热,可以用来调凉菜或者包包子调馅用。但是一定要注意密封保存。
3、盛油的罐子是敞口的,这种储存方式可以吗?
专家指出,敞口的油壶容易进入杂质使油品变质,油壶最好避光,离灶台远一些。油壶的材质最好是玻璃的,即使是塑料的,也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瓶,不能随便用饮料瓶做油壶。家用油壶最好定期清洗。
如何避免食用油变坏
食用油看似稳定,实际含有许多“不安分子”,该如何储存食用油,才能保证食用油的安全呢?
1、避光储存
光会促进食用油产生游离基,使得油脂氧化速度加快,所以食用油要放到柜子里,避光储存。
2、远离灶台
我们习惯把食用油直接放到灶台旁边,方便使用,但其实温度会加速油脂氧化。一般来说,温度每升高10 ℃,氧化反应速度约增加1倍,所以做饭时食用油宜远离灶台放置。
3、密封储藏
油脂会与氧气发生自动氧化,所以食用油宜密封保存,拧紧盖,越少接触空气越好。
4、买小桶,勤更换
打开盖子的食用油放置时间越长,越容易坏,所以食用油尽量买小包装的,勤更换食用油。
如果家里已经购买了大桶油,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将油倒入控油壶,再将大桶油用胶带密封好,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。开封后的油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。
5、新旧油,莫混放
如果使用分装瓶盛油,新旧油不要混放。用完旧油,再填新油,否则旧油当中的氧化产物会加速新油的氧化,另外装油的瓶子也要定期清洗。
健康小贴士:变坏的食用油,对我们的健康不利。如果食用植物油放置的时间过长,在食用前可取一、二滴油放在手心,双手摩擦发热后,如闻不出异味(哈喇味或刺激味)方可食用,如有异味建议不要食用。
Comments